【最新】滨州市区最新交通规划出炉,提倡绿色出行!

发布时间:2018-08-25 11:00

点击“滨州零距离”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随着汽车的普及,机动车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选择汽车出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出行范围、缩短了出行时间,然而当一个城市的交通发展方式逐渐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则会带来机动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


       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满足机动车“高速”出行需求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到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的需要,保持行人及自行车交通的合理比例,给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骑行空间。为推动我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滨州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并于近日通过了市政府批复。


      结合我市现状及特色,《滨州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针对性提出了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策略及规划控制对策,规划形成三级步行道及自行车道,构筑与城市用地布局、出行需求和特征以及发展条件相适应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其中,规划市城区一级步行道形成“十横十一纵”网络型总体布局结构,一级自行车道形成“一环三纵两带”的休闲性自行车系统和“八横三纵”的生活性自行车系统。至远期2035年,共规划步行道913公里、自行车道707.6公里。



“一环三纵两带”休闲性自行车系统规划图


     合理规划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实现交通结构良性转换,促进绿色交通体系的发展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构成了城市慢行系统,这也是市民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滨州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研中心工程师耿程向记者介绍,与机动车交通相比,步行、自行车交通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不仅出行的成本低,更减少了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节约了能源、土地资源和空间。


      我市城区道路网系统整体呈现“方格网”结构,已经形成“八横九纵”主干路系统,道路贯通性良好,但现状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市城区现状步行道缺乏网络与系统规划,也没有建设标准规范,步行交通系统与其它交通系统的衔接设施也不完善。”耿程说,比如,城区很多公交停靠站与人行道被绿化带隔离,没有衔接道路,使得步行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相当局促。另外,老城区的步行道缺乏管理和维护,不少区域的步行道已经被占用,或者被沿街商铺私自开通的机动车入口冲断。在自行车交通系统方面,我市城区少有自行车专用车道,非机动车专用道被机动车占用的问题比较突出,自行车的出行环境和安全性较差。


       通过在我市城区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引导并实现中长距离出行者使用“步行和自行车+公共交通”,短距离出行者使用“步行和自行车”,不仅可以实现我市城区交通结构的良性转换,缓解城市交通的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对于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生态城市也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步行交通系统道路分级图


       根据路径空间分布特征等将城区步行道分为三级,改造3处并新增21处过街设施,构成完整的步行交通网络


      《滨州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滨城区、开发区、滨州工业园区、高新区;规划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结合我市现状及特色,该规划针对性提出了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策略及规划控制对策。


       在步行交通系统方面,此次规划综合行人对用地功能、空间场所、交通设施和景观环境的需求,对城市道路网络中的步行交通网络进行了重新划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研中心工程师邓静介绍,《滨州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根据路径空间分布特征、设施特点和功能需求,将城区地面步行路径划分为三级,即一级步行道(城市步行通廊)、二级步行道(社区主通道)、三级步行道(街区步行路),各类步行路径、步行过街设施和立体步行设施共同构成完整的步行交通网络。


       其中,一级步行道的人流量很大,是步行网络的重要构成部分,将规划形成“十横十一纵”网络型总体布局结构,十横为永莘路、梧桐二路、北外环、黄河十二路、黄河五路、长江五路、黄河大坝、新五路、广青路,十一纵为渤海二十四路、渤海二十一路、秦皇河、渤海十八路、新立河、渤海十一路、渤海五路、东海一路、凤凰三路、高六路、高十路;总长度约352公里。


        二级步行道主要沿向公众开放的区级公园绿地、街头绿地,以及利用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两侧道路的用地空间设置,为锻炼、观光等体闲活动提供便捷的环境,串联各个功能社区;总长度约275公里。三级步行道主要连接居住区与商业办公区、学校和公交站点,是步行网络的延伸和补充;总长度约286公里。规划还将对市城区3处立体过街通道进行改造,并新增21处立体过街通道,进一步完善步行交通网络。


        “通过对步行交通系统的科学合理规划,将提高步行交通的安全性,塑造友好的步行环境。”邓静告诉记者,规划充分考虑到了步行网络的便捷性,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步行作为短距离出行的首选。同时,各级步行道的规划也与周边自然景观、公共场所等空间相融合,市民步行出行,可以进行体育锻炼、游憩休闲、商贸购物等多种活动,使步行经历变成一种有价值并且值得享受的活动。


生活性自行车系统规划图


       规划三级自行车道路分级体系,一级自行车道将形成“一环三纵两带”的休闲性自行车系统和“八横三纵”的生活性自行车系统


       遵循“单元发展、适度连通,功能明确、层次清晰,干道分流、条件适宜”的原则,《滨州市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对于自行车交通系统对也进行了科学规划,形成三级自行车道路分级体系,保障自行车交通5分钟可达三级自行车道、10分钟可达二级自行车道、20分钟可达一级自行车道。

“一级自行车道以满足城市相邻功能组团间或组团内部较长距离的通勤联络功能为主,具体又划分一级休闲性自行车道、一级生活性自行车道,形成“一环三纵两带”的休闲性自行车系统和“八横三纵”的生活性自行车系统。”耿程说。“一环三纵两带”包括由北外环路、东外环路、南外环路和西外环路围合而成的环城休闲带;三纵即新立河滨水休闲带、秦皇河滨水休闲带、秦台干沟滨水休闲带;两带即黄河两侧滨河绿道,串联黄河风情园、西纸坊、龙江湿地公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八横三纵”包括永莘路、梧桐二路、黄河十五路、黄河十二路、黄河八路、黄河五路、长江三路、新五路;渤海二十一路、渤海十一路、渤海二路。


         二级自行车道以服务两侧用地建筑为主,主要分布在城市主(副)中心区、各类公共设施周边、交通枢纽、大中型居住区、市民活动聚集区等地区的次干路以及支路,规划形成“十三横十纵”的结构。三级自行车道功能以直接通过为主,是自行车网络的延伸和补充,主要分布在两侧开发强度不高的快速路辅路、交通性主干路,以及城市外围地区、工业区等人流活动较少的地区的各类道路。规划同时给出了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布局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设计指引等。


       “通过此次规划,将在市城区构建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自行车交通网络。”耿程介绍,此次规划建立了完善的自行车道路系统,适量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实现机动车与自行车分流,为市民创造了安全、通畅的自行车出行条件。对于一级自行车道,又划分为生活性、休闲性两类,充分考虑了市民交通、休闲、健身等不同的骑行需求。市民骑行在‘一环三纵两带’的休闲性自行车道上,沿途将经过各个特色人文景观和公园绿地,尽享穿梭于林间、水旁、芳草边的休闲体验。

来源:滨州日报

powered by 北京市永正天恒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2017 WwW.qcdjw.com